【校报特稿】天大迎战“奥密克戎”的故事

admin|
89

  1月8日,天津市突发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我校北洋园校区开始执行封闭管理。10日,学校召开院级党组织书记会议,校党委决定新校区各学院(部)党委书记即刻入校报到,现场办公,守护学院,服务师生。书记们逆行管控区,开启了坚守北洋园的“战疫模式”。

  1月10日,书记们迅速准备行装,入住新校区,大家不约而同“带足生活用品”,做好了长期在学院安营扎寨的准备。

  “我们来到新校区,就是一颗定心丸。”马院党委书记徐斌说。“我8日下午进驻了学院,现在每天住在值班宿舍吃食堂,工作节奏紧凑充实。”数学学院党委书记马德刚说:“只有及时了解一线情况,才能更快更好地研判和落实工作。”理学院党委书记刘昌龙进入新校区马上安排组织本科生见面会。文学院党委书记马小宝表示:“来到新校区,才能直接了解一线情况,及时倾听学生声音,迅速把握师生需要。”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尚宇光统计了滞留在新校区教职工情况,要求在新校区老师们切实肩负起责任,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天大战疫,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学院党委书记进驻北洋园校区,来到师生中间,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举措。”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宋俊启表示。教育学院组织了9个教工防疫小组,与学生见面座谈、走访每一个学生宿舍,及时解决学生需求。“学院党委书记坚守北洋园校区疫情防控一线,体现的是强烈的责任担当,检验的是‘四个意识’是否牢固、‘两个维护’是否到位。”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金铎认为。化工学院党委建立了疫情防控网络和联动机制,明确教师党支部、系级单位及学生党团组织职责,建立了企业微信、微信群的信息渠道,保证相关信息通知到位。建工学院党委书记韩庆华、常务副书记王葳积极组织教师党支部书记、系主任、联络员等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建工学院上下党员带头、有序组织,迅速成立了由450名学生党员和双校区60多名党员教师志愿组成的党员突击队。

  随着北洋园校区各学院学部党委书记的迅速入驻,一些师生面临的难题正迅速得到解决。

  智算学部党委书记花建锋迅速召集会议,细化学生的网格化管理,建立辅导员轮值办法。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洪波明确要求所有专业教师,不仅要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对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也要负起责任。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金旋一进校就和学生辅导员一起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考虑到很多留学生的作息和语言等情况,我们凌晨四点就来到宿舍,提前做好沟通和组织工作。”金旋说。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孙月海组织教授和辅导员为同学们在学院大楼里开了一间“妙手理发屋”……“学院书记每天和我们吃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也给同学们打了一针‘强心剂’”。马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铜表示。

  本报综合消息大学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科研。疫情期间这项工作也不能放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校在严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停课不停教、不停学,通过启动“空中课堂”、加强师生互动和学术引导等举措,积极克服疫情对学习科研带来的影响,保证在校学生安全、平稳开展科研、学习和生活。

  我校于疫情爆发第一时间组织知名教师开设了100场“科技赋能·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号召广大教师不仅要讲好学术前沿知识,更要讲好抗疫思政课。1月10日,首场“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在线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副校长元英进从专业角度对“合成生物学及应用”进行了解读。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与1400余名师生一起云端“听讲”。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树新以《海燕:水下滑翔机技术发展与应用》为题,介绍了“海燕”的研究背景与重要意义、发展方向和主要进展等。

  我校各学院陆续推出各具特色的“空中课堂”。学校常务副校长、理学院教授胡文平讲授了《新型前沿交叉:有机半导体和有机电子学》;中国工程院院士、自动化学院院长王成山介绍了《双碳”与智慧能源系统》;

  医学部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与师生畅谈《器官再造的奥秘——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创新与产品研发》,智算学部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我校双聘院士郑纬民介绍《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从头研发先进的系统软件》;马院院长颜晓峰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主题,将“热点”和“原典”紧密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了既具思想性又具理论性的学术盛宴。

  新媒体学院院长、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陆小华教授以《走向善于传播需要几步?——智能传播中的“道”与“术”》为主题,为校内外师生带来了讲座……该课堂每天都推出多场科普报告、政策宣讲等直播活动。图书馆视频直播点播平台首页还发布了课堂视频专辑,方便师生反复观看。除“科技赋能·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外,学校还开设了“同心战役·云端筑梦”“以文化人·同心战役” “同心坚守·研学战役”“同心战役·活力北洋”“学在中国·同心战役”等20余个主题多样的空中课堂。我校还与南开大学联合互开涵盖生物、软件、能源、文学等多领域的高水平“空中讲座”,联合超星和智慧树两大在线学习平台,为本科生挑选了覆盖中国历史与国际视野等六大类别的100门优质线上课程。云中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增强了学生担当的信念,也有不少其他高校师生纷纷前来“刷屏”“点赞”。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科学防疫的同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作出贡献,展现一个“天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阻隔不了知识的传播与精神的传递。疫情发生后,我校教师坚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他们有的在一线坚守,有的通过课题组微信群和学生们讨论研究进展、布置工作任务,有的积极准备线上教学。因疫情原因滞留在北洋园校区的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教授巴振宁坚持每天与学生讨论科研实验,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化工学院大型仪器测试平台副教授邹少兰克服疫情带来的不便,积极组织线上线下工作,实现了大型仪器平台7*24小时开放共享管理,他们为学校正常教学科研工作、为战胜疫情贡献了力量。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李丹 赵晖 摄影 于福旺) 天津“奥密克戎”战疫以来,天大得到了诸多校友和社会各界的牵挂与关心,众多朋友和校友在学校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为天津、为天大抗疫贡献力量,表现出了深切的母校情怀,同时体现了当代企业的社会责任。

  1月14日,经管学部EMBA校友企业仁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天津市仁爱教育基金会向天津抗疫一线万元,助力天津疫情防控工作。

  1月16日,天津市安达赛福燃气设施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向天大后保部一线员工捐赠了一批防疫物资,包括一次性医用口罩10000个,一次性医用防护服120套,免洗洗手消毒凝胶150瓶,用实际行动承担了社会责任,为天大防疫工作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1月17日,九安医疗向天津市慈善协会捐款2000万元,用于给本市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采购防疫物资和防寒保暖的必备品。18日一早,天津校友会会长、九安医疗负责人刘毅向天大捐赠了1600支额温枪,1260人份试剂盒和200万元人民币。刘毅用两句诗做了回应:“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月17日,天津大学在校门口接收了一批防疫物资,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向我校捐赠了一批消毒液、消毒喷剂和消毒水巾。

  宕昌县明隆服饰有限公司是我校智算学部定点支持的企业,天大专利产品热能围巾是该公司扶贫的项目,刚刚测试成功。该公司决定把第一批产品捐给在严寒中值守的智算学部志愿者们,“这些年天大一直帮着宕昌,我们也想给天大做些事。”

  早在2020年6月,山东京博集团就曾捐赠5万只口罩助力我校全体师生对抗新冠疫情。这次该公司又捐赠了40万只口罩。

  觀照轩(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由我校EMBA校友陈林与爱人赵彦菊共同创办。觀照轩总经理赵彦菊申请从慈善文化基金拨付2万元,援助津南区慈善协会抗击疫情;并决定拿出今年觀照轩创作的虎年生肖瓷——“萌虎添益”瓷虎200个定向捐赠医护人员。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捐赠10000个热帖、100个暖宝宝,北京352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捐献4万个KN95口罩,天津大学校友与基金事务处的捐赠记账本每天都在更新。有很多是校友们直接捐给学院,不希望对外讲,如化工学院一位普通老师捐赠了2万只口罩,说战疫当前能尽一份力就好。

  天津大学动画专业2012级校友陈小桃为天津创作了正能量满满的抗疫漫画《希望我们的城市 快快恢复往日的样子》再次网上刷屏。漫画中,熟悉的煎饼果子跃然纸上,当然少不了自带鸡蛋的细节。

  1月9日,一幅漫画《迎战奥密克戎 天津在行动》刷遍朋友圈,1月14日,3幅以抗击奥密克戎为主题的宣传漫画也同步发表。这是天大经管学部2021级MBA学生李博婷以新闻漫画的形式为大家的抗疫工作加油打气。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李丹 焦德芳 赵晖)疫情期间,我校2万余师生封闭在北洋园内生活、工作、学习,他们自帮自助,携手同心,克服各种困难,谱写出一段段难忘的校园佳话。

  充满爱心的葱油饼——“感谢各位白衣天使们的付出,袋子里有热水茶叶,还有两个暖贴,均已用酒精多次消毒,请再次消毒后放心使用。”大筛现场,一张署名“葱油饼”的暖心字条让南开医院的医护人员感受到了天津大学特有的温度。神秘的“葱油饼”不止一个,当学生们看到医务工作者不舍昼夜、无暇休息,甚至没有时间好好吃上一口热乎饭时,便连夜为白衣天使们准备了热饮,把暖手用的水瓶一瓶瓶揣进他们手中,以各种形式向辛勤劳动一整夜的医务工作者和师生志愿者致敬。

  自制扫码神器 ——1月20日,在卫津路校区检测现场,扫码不冻手的扫码神器成为当天大筛登记台上“最靓的仔”。这个由医学部和建筑学院联合研制的扫码神器外型是一个微缩版的天大卫津路校区东门,上面有建筑学院学生手绘的“万众一心,助力战疫”的宣传漫画,顶部是有机玻璃材料。使用时,志愿者把手机调试到扫码界面,放置在“东门”顶上,登记的同学把身份证头像向上放置在东门里,轻轻一点即完成登记,大大减轻了户外冻手感。这款扫码神器在老校区的20个检测通道各放了一台。

  为抗疫人员子女课外辅导——1月中旬,一则“校园英雄帖”在师生中流传。天大团委、医科办、医学部等联合组织大批青年志愿者开设“致敬最美逆行者”寒假云课堂,为参与天津抗疫的医护人员、基层防疫工作者等一线抗疫人员子女服务,分为“线上科普课程”和“一对一交流辅导”两大模式。第一时间,学校就有500余人次报名参加。

  “空中周末音乐会”开启——1月17日,“以艺战疫·云聚北洋”天大第51期“空中周末音乐会”(假期特别版)正式开启。天大建校120周年原创献礼大戏《侯德榜》录像上演。“空中周末音乐会”得到了天津市教委、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的指导与支持,34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涵盖交响乐、话剧、歌剧、舞蹈、曲艺等艺术形式,除我校北洋艺术团的经典演出作品外,还有天津交响乐团、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等专业院团的倾情演绎的作品,为师生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

  本报综合消息1月16日,我校学生党史宣讲团与郑州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大、新乡医学院等高校理论宣讲团,共同开展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2022年全国高校联合抗疫宣讲活动。该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提出的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汇聚青春战疫磅礴力量。

  该活动以“用青年之声传播抗疫正能量,用青年之力激发使命担当”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诠释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宣讲团成员围绕伟大抗疫精神、青年人的使命担当、疫情中的感人故事等,进行了别开生面又振奋人心的宣讲活动。我校宣讲团讲师张铜以《北洋学子勇担当 抗疫一线党旗扬》为题进行了宣讲,号召广大学子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该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密切关注,近4000人在线余个学院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学生代表在线观看。许多同学深受榜样宣讲的感召,纷纷走出宿舍,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中。微电子学院2019级博士生张立强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学子,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应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我们青春的磅礴力量挥洒在抗疫战场上。”

  本报讯(记者 焦德芳)啥,学院大楼里还能剪头发?辅导员给你“洗剪吹”是什么体验?1月中旬,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一间由教授、辅导员和同学们自发组成的“妙手理发屋”开张大吉,成为校园里一段暖心佳话。

  “一早排队去剪头要等到88号......”1月8日后学校为在校15000余名学生保证了充足的生活物资供应,但很多同学却为理发犯了愁。校园里平日只有一家理发店、几名员工,封闭管理事发突然,一时间出现了理发排队、排号、剪不上的情况。

  机械学院是北洋园校区里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之一,在校师生超过2500人。面对同学们的紧要关“头”,学院领导班子克服困难,多方协调购进了10套“理发工具套装”。经过一番布置,学院大楼里的“职工小家”活动室被迅速改造成一间简单而温馨的“妙手理发屋”。

  一批平日深藏不露的老师和同学也“脱颖而出”,成为主动为同学们服务的“托尼老师”:2020级机械专业硕士生王少伟和室友马晨铭,辅导员洪爽及学院副院长曹树谦教授纷纷“正式上岗”,为同学们义务理发。

  “妙手理发屋”一经推出,就迅速得到了同学们“打call点赞”,有人留下了这样一张字条——“今年是我大学第一年。感谢你们每一个专注的‘咔嚓’,让我在这飘雪的夜晚不觉孤单,有了家人般的温暖。”

  本报讯(记者 刘晓艳)1月末, 为了预备大规模的学生离校返乡,学校开始有序组织校级层面的志愿车队。24日始,学校又在卫津路校区成立了“直属队”和“应急队”,以应对临时报名返乡乘车、集中转运的学生。在卫津路校区,“三站一场”的每个点位都安排了3名志愿者值守。

  据介绍,21日来,双校区有550名教工志愿者报名参加志愿车队。24日当天就有17位同志全天候突击值守。24日后,应急队参与值守的教师达170人次。

  “爱心志愿车队”一经发起,在各个学院都得到了热烈响应,很多学院都是书记、院长带头报名。在经管学部,组建爱心车队的消息一经发出,不到3个小时就有接近80位老师报名,迅速建立起了志愿服务队伍;在自动化学院,不到半小时就招募到了包括院领导、教授在内的35名志愿者。“一旦有任务,老师们都是‘秒回’‘秒抢’。”化工学院副院长王军介绍,这其中有大牌教授也有青年领军人才。在机关党委,33位来自各部处的老师也很快完成了报名接龙。

  本报讯(记者 赵晖 摄影刘延俊 陈晓金)“回家了!晚上我能躺在家里的床上睡觉了!”1月26日,天津大学卫津路、北洋园校区的寒假送站发车点到处洋溢着回家的急切与幸福,学校安排教师带队,护送本硕博、多地区、多民族的160名学生包机返回新疆。护送你平安回家是天大的事!青春作伴“笑还乡”,天大学子挥手与老师和学校作别,相伴回家的路是稳稳的幸福。

  彼时,天津鏖战奥密克戎已两周多。春节将至,离校返乡、回家过年是许多学子的期盼。受疫情影响,天津飞往新疆的飞机全面停飞,学校得知后立即行动,发动校友寻找资源,联系相关航空公司工作专班寻求支持,联络各家航空公司多方协调,最终以经济实惠的价格包机送同学们回疆,并且安排教师带队,护送学子返乡,解决了当前学生急难愁盼问题。

  校党委书记杨贤金也前来“话别”。他嘱咐学生们说:“今天是个好日子,终于能离校返乡,与家人相聚了。感谢同学们过去半个月在‘疫情大考’中顾全大局、积极配合、担当奉献。学校非常关心每一位学子能否顺利启程,平安到家。在离别之际,我想和同学们说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让大家尽早平安返乡和家人团聚是我们天大的目标。我们深知每一位学生背后都有一个翘首企盼的家庭,所以我们要尽天大的努力护送同学们安全回家。时间仓促,未尽之处请大家多包涵。第二句话是守望家国,共度时艰是我们‘天大人’的担当与品格。希望同学们在返乡途中一定要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各地的防疫规定,及时向学校反馈健康情况。保护好家人,守护好家乡,爱护我们的国家,在这关键时刻体现‘天大人’的优秀品质。”

  面对师长深切的关爱,同学们用一声声感谢作答,朋友圈里更是满满幸福与感动:“我是学生家长,天大的教职员工用集体的智慧和热诚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天大的办学理念,我们表示感谢!感恩!”“你可以永远相信国家,你可以永远相信天津,你可以永远相信天大。你可以相信镇守在工位的辅导员,你也可以相信奋战在黑夜的志愿者同学,你可以相信每个为我们保驾护航的人。你一定会记得这场雪,你一定会看见这道光,你一定会感受这份爱。你一定可以相信他们拍了拍你说:我们回家吧!”“天大的应对能力远远超乎我的认知体系和思想格局,是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更是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校才能达到的高度。”“天大这个傻孩子,默默做了这么多。回家路上查验人员听说我们是天大的,直接打开通道放行。身为‘天大人’这次真的泪目了。我爱天大。”“从紧急封校连夜核酸到学校租大巴包车包机开证明和各地政府沟通,辅导员、班长、志愿者们连夜开会发放材料。这一切只为了我们能少遭罪,能和家人团聚。真的很感谢为我们默默付出的所有人。”

  在天大,以学生为中心,是一次次的师生恳谈会,是变身“托尼造型师”的教授,是安排对接好衣食住行的辅导员,是安排、跟踪、落实每个学生具体行程的学工战士,是开着私家车给学生送站的教师司机班,是熬腊八粥、包饺子、守校门的教工亲人……“以学生为中心”在天大就是稳稳的幸福。

  今年的虎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影响,我校有4000余名学生留校过年,他们也成了天大这个大家庭中最受牵挂的群体。春节期间,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留校过年活动,精心布置的校园年味十足,市校领导也走访慰问并与留校师生一起过除夕,用天大的宠爱温暖了每一个留校师生的心。

  1月24日是“小年”,冯骥才先生通过天津大学“空中讲堂”的直播,以《用美好的年文化过好年》为主题,从许多充满仪式感的“忙年”事项谈起,解读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讲述年俗背后的年心理和年文化。这场充满年意的文化大餐,也拉开了天大丰富多彩留校过年活动的序幕。

  1月29日,天大学生会的小伙伴们化身温暖特派员,悄悄在校园各个角落放置了“书香迎春”包和“甜蜜新春”包,给留校的同学们送上一份温暖的惊喜。1月30 - 31日,别开生面、乐趣多多的北洋“萌”虎新春游园活动先后在卫津路校区和北洋园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留校学生们一起写春联、写福字、剪窗花、做灯笼、抖空竹,在“北洋萌虎拍照区”一起打卡拍照,一起写家书向父母告白,在天大感受浓浓年味。1月31日,学校为双校区4000余名留校学生准备了新春慰问品,向每人发放了新春大礼包,包括水果礼包和零食礼包。

  学校组织学生家长视频连线日,教学楼区举办了勤学打卡活动,为留校学生发放虎年特色口罩和“勤学盲盒”,提供小零食、咖啡等。1月30 - 31日,学生宿舍区举办了“虎年送福”“虎虎生威新年照”活动,留校学生一起写福字贴在宿舍门上,并可以选择虎年相框拍新年照,宿管工作人员煮饺子邀请本楼学生到大厅品尝。

  除夕当天,学校各食堂为留校学生们提供了丰盛的年夜饭大餐,鲜香的红烧鱼块、油汪汪的黑椒鸡腿、硬壳的大盘鸡、红亮的咖喱牛肉、劲道的盐水虾……连水饺都有多种口味供选择。学校大年初一、初二则持续免费提供水饺、香辣虾、三鲜打卤面等多样美食,让学生们在味蕾中体味到天大家的温暖与关怀。

  各学院也为留校过年的同学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新年活动,新春礼包、拍照打卡、写“福”字、玩桌游、包饺子、年夜饭……同时,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还组织开展了“天大人贺新春”互动、“105度的天大年”摄影视频征集、“晒出你的年夜饭”“闹元宵猜灯谜”“原创灯谜征集大赛” “听妈妈的话”等线上活动,让留校学生们开开心心过大年。

  看春节天大年味儿足在卫津路校区,教学楼和食堂门口披红挂彩,绵延2500米的彩旗高高飘扬,敬业湖的石桥被彩灯覆盖宛如玉带;北洋园校区到处火树银花,数不尽的道旗和宫灯贯穿主干道,900组大小灯笼点亮校园,郑东图书馆中庭的灯带让人仿佛置身于璀璨星河;明灿灿的小灯笼在三问桥上连成了一道“灯墙”,连桥上的石墩都扮上了喜气洋洋的“脸谱”......浓浓年味,只为温暖4000余颗留守校园学生的心。

  1月20日后,全校各个部门迅速协同组织开展新老校区春节氛围营造和景观提升工作,基建处、后保部等部门和各学院通力配合,建工学院组织师生和工人师傅们一起连夜粘贴制作了近300组大小道旗——“虎跃龙腾,迎春纳福”“兴学强国,再谱华章”......每一幅高高挂起的道旗和宫灯都凝聚着党员突击队、师生志愿者的辛勤汗水。郑东图书馆成了北洋园校区的“网红打卡地”:入夜的图书馆中庭,梧桐树上彩灯缠绕、光影交汇,水池上的灯带星河璀璨。卫津路校区图书馆、九楼门厅内外,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高高悬挂,传递出家的温暖,一串串福字灯笼、中国结环绕四周,随风飘荡,表达着对师生的美好祝福。

  “这是别人家的学校吗?”“好美呀!瞬间想回学校了!”“浓浓天大年味,真是用心了!”“我爱天大,天大爱我!”“母校最美最炫民族风”......对于校园新变化,同学们纷纷打卡点赞。一位家长这样留言:“在给家长的一封信中天津大学曾经承诺,一旦疫情平稳会想方设法送孩子回家;即便不能回家也会让同学们在学校过个好年。天大一诺千金,求线级本科生李奕达在朋友圈由衷感慨:“你想回家,包机送你;留校过年,星空送你;无论身在何方,母校都给你天大的宠爱!”

  与留校师生共度除夕1月31日除夕夜,天津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庭凯来到我校北洋园校区看望慰问留校师生,与师生同吃年夜饭。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委主任荆洪阳,我校党委书记杨贤金,副校长张凤宝,校领导谭欣、贾启君陪同。

  王庭凯来到了化工学院和郑东图书馆,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天津大学留校学生和全体师生致以新春的祝福。他对天大师生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防疫部署,踊跃投身抗疫志愿服务,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嘱咐师生继续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要求和防疫举措,祝愿大家在校园里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难忘的新春佳节。

  今年春节到来之际,杨贤金、金东寒等校领导先后走访部分学院学部、机关部处室和直属单位,与同学们一起包饺子写春联,走访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教职员工,为留校师生送去温馨的新春祝福。

  除夕当天,在北洋园校区,校领导杨贤金、张凤宝、谭欣、贾启君来到理学院、校医院、保卫处、后保部、智算学部和图书馆等单位,向坚守工作岗位的教职员工拜年。在卫津路校区,金东寒、王树新、元英进、曲凯、郑刚、张力新、刘宁等校领导走访慰问了部分学院(部)留校师生,给大家发放新春大礼包、与家长连线拜年、和同学们一起写春联贴福字、发年货包饺子……前一天,郑刚代表学校领导与国教学院师生举行了午餐会,向来自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致以新春佳节的祝福。

  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看到参加“游园会”的同学们正在写福字和春联、做游戏、拍照打卡,校领导们饶有兴致地参与进来。“家是哪里的?哪个学院的?”“第一次留校过年吗?”“留校过年,计划做些什么?有什么困难吗?”杨贤金一边为大家赠送过年大礼包一边和学生们亲切地唠着家常。

  “天津大学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学校会全力保障同学们开开心心过大年,祝愿大家学业进步,万事如意!”金东寒一行先后来到自动化学院和建筑学院的活动现场,与同学们一起写春联、做灯笼、合影留念、包饺子、发放新年大礼包,向现场留校师生送上了亲切的祝福。建筑学院本科生宋登科现场分享了自己在这次天津疫情爆发以来参加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金东寒对全校师生在校园战疫中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行动表示感谢,他说,“我们要让留校的同学们‘在校如在家’,希望今年在校园度过的新春佳节成为你们一生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各位家长你们好,给大家拜年了!请你们放心,我们保证让孩子们在校过年和在家一样温暖!”在医学部和精仪学院,金东寒还现场与留校学生家长们视频连线互动,通过屏幕向全国各地的家长们介绍了学校在春节期间对留校同学的各项保障举措,家长们对学校的精心组织纷纷表示感谢。

  在理学院和智算学部,杨贤金一行亲切地和留校的同学们合影留念。当大家一起喊出“新年快乐”时,节日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笑脸上。

  “前段时间,大家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辛苦了,向你们拜年啦。”在校医院,杨贤金一行拱手向春节期间值守的大夫们致敬拜年,并详细了解了校内突发疾病处置流程及春节值守情况。在学一食堂,杨贤金一行和早已等候的食堂工作人员一一握手,了解了春节期间食堂储备和菜谱安排情况,叮嘱大家确保食品既安全又美味,尽量满足同学们个性化的需求。随后,校领导把食堂的工作人员请到前排凳子上坐下来,一起合影留念。在保卫处,杨贤金一行先后走访了监控中心、装备室、微型消防站等处,同工作人员了解了春节安全保卫值守等工作。

  □ 本报记者 焦德芳 摄影 刘延俊“我报名!”“我也报名!”“算我一个!”1月8日,天津市突发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随即全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天大需要立即组织两大校区3万余人进行核酸检测。一声令下,大批师生志愿者立即响应,踊跃报名。校园抗疫战场成了立德树人的“思政大课堂”,许多年轻人穿好“白色铠甲”防护服投入到战疫中。

  1月9日清晨,由自动化和建筑学院数百名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早早来到卫津路校区体育场,开始准备工作。

  “在微信群里看到招收志愿者的号召,我们就来了!”2019级通信工程专业的李浩僮说,“本来下午都有考试,我们想着利用上午的时间为老师和同学们做点儿服务。”自动化学院辅导员崔红发布核酸检测志愿者通知时,微信群里同学们报名的信息迅速刷屏;在核酸检测现场,志愿者为了节约时间,在露天广场寒风中吃几口饭就一路小跑投入战斗……她感慨:“面对这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个学生都自觉用行动跟进,展现出“家国情怀”和青年担当。”

  2020年全民抗疫开始,天大即开始探索如何让思政课在全民抗疫关键时期和常态化时期铸魂育人。“这是我们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命题。”天大党委副书记雷鸣表示,“也是中国大学的责任和使命。”在本科生《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马院副教授王磊通过视频直播,声情并茂地朗诵并深刻细致地诠释了主席的《送瘟神(二首)》。他说,重读《送瘟神》就是要坚定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听课学生与老师互动:“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党的领导、前进方向,懂得了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国力量。”

  2021年4月,全国第一个“中国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在天津大学诞生。“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天津大学第一时间组建了“中国人精神谱系讲师团”。深入融合创新入脑入心

  在马院154教室内,30余名学生围坐在教师马明周围,开始了每周一次的读书会。马明是马院的思政课教师,但他还是化工学院“读书会”领读人、学生思政班主任、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共建教师、思政课“授课小组制”中的专业课教师。

  在天大,几乎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身兼数职”。学校通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的方式,实现价值观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构建大思政格局。2021年“七一”前夕,马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在武汉参加了“伟大抗疫精神与大思政课理论研讨暨学习交流会”。他阐明自己对“当前大思政课应当如何上”的理解——今天的“大思政课”要有“三尺讲台,万里江山”的气势,只有与现实相结合,思政课才能真正做到有血有肉、有理有据、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