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公里7个小时!8头江豚跨省“搬家”

admin|
137

  3月27日、28日,继去年8头江豚迁移后,又有8头江豚从鄱阳湖分别迁移到湖北、湖南的何王庙(集成垸)和天鹅洲保护区“安家”。在农业部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7年迁地保护项目实施之际,科技日报记者就如何实施江豚迁地保护、迁地保护的效果以及捕捞、运输中的风险等问题,采访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

  天生长着一张笑脸,生性活泼的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仅剩的淡水豚类,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指示物种”和“水中大熊猫”,然而其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王丁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长江江豚的数量下降的速度很快,2006年总数约1800头,2012年调查结果是1045头。

  “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努力做就地保护工作,建立了8个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但总的来说,就地保护的效果不是特别的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长江黄金水道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都比较多。”王丁说,“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比如说这个地方有大熊猫,要加强保护,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限制人类的活动。但是长江就很难做到,不能因建立保护区,就不准通航吧!”

  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标志性的物种,保护意义重大,但是就地保护确实有很多困难。“只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或者说一些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提出了迁地保护的措施。”王丁说。

  王丁举了白鱀豚的例子。当初为了保护白鱀豚,我国在湖北石首天鹅洲建立了长江故道迁地保护区。

  “但当时都只关注经济发展,对白鱀豚的保护力度并不是特别大,前前后后努力多年,只迁移进去一头白鱀豚。”王丁遗憾的回忆。

  2006年,7国科学家在长江进行了40多天大规模搜寻后,未发现一头白鱀豚。次年8月,英国《皇家协会生物学快报》期刊据此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研究人员对天鹅洲的江豚群体进行大量调查后发现,天鹅洲江豚群体遗传多样性低于长江自然种群,其原因之一是以前引入天鹅洲的江豚都是来自于武汉以上江段,而武汉以上江段的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低于武汉以下江段。

  “为了建立一个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必要从长江武汉以下江段引入新的个体到天鹅洲保护区,来丰富天鹅洲江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改善其遗传结构。”王丁说,2015年在天鹅洲保护区,研究人员对天鹅洲江豚进行了普查。发现有18头成年雌性江豚,其中9头怀孕,11头正在哺乳,而且11头正在哺乳的江豚也有4头怀孕。“这几年天鹅洲的江豚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正是天鹅洲的示范性作用,2014年湖北、湖南两省在湖北何王庙(湖南集成垸)两省共管的一个长江故道,建立起第二个长江故道型迁地保护区。何王庙比天鹅洲更长、更大,长达33公里,水质非常好,鱼类资源丰富。

  2015年3月,由农业部联合湖北、江西、湖南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启动了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首次将江西鄱阳湖的8头江豚迁移到湖北、湖南的何王庙(集成垸)和天鹅洲保护区“安家”。

  “迁移来的江豚,已经有生产小江豚。”王丁欣喜地说,“迁地保护目的是保护好江豚的保种种群,最后这个保种种群是要回归长江的。”

  王丁憧憬着,长江有一天重新恢复为一条自然的河流以后,江豚可以通过野放的方式回到长江,回归它的自然属性。

  “实事求是的讲,这么大规模的野外捕捞,而且要长途运输,当然会冒一定的风险。”王丁说,“实际上,我们每一步确实都提心吊胆,因为非常担心动物出问题,所以每一步我们都设计得非常精细,做得非常认线头。因为要进行挑选,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迁移。事实上,相关人员今年在鄱阳湖捕捞了32头江豚,这32头江豚中,除一头江豚触网皮肤有一点点受伤以外,其他的江豚表皮都没有掉一块,整个捕捞非常成功。

  “所有的运输路线,我们要先跑一遍,了解那条路更近一些,更好走一些。”王丁说,为了保证快速顺利,当地的交警还要参与护送。路上7个小时,护送人员都是随身携带面包充饥,不能停下来吃饭,尽量避免可能耽误的时间。随车都有兽医,随时监测江豚的呼吸频率,观察它们的行为表现,以保证它们的健康。

  王丁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经过长途运输,江豚的肌肉肯定会有些僵硬,“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临时舒缓池,水比较浅,人可以控制,让江豚先在里面活动活动。江豚下水以后很平静,我们给它鱼吃,能够开口吃鱼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证明运输过程是非常平稳的。”

  2015年3月跨省迁移了8头江豚,今年3月27日、28日两次迁移释放了8头,捕捞和运输过程都很顺利。“今年我们还将继续从安徽安庆西江水域调运2头雄性成年江豚进入何王庙保护区;年底前后将从石首天鹅洲保护区选调6头江豚迁入何王庙保护区。届时,何王庙长江江豚保护区内江豚数量将超过20头。”王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