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搬家的文化意义

admin|
71

  国人有安土重迁的观念,认为一个人要在故乡生存久了,就算是热爱家乡,故土难离。倘若一个人总是搬家,搬来搬去的,就会被人们视为没信用,甚至不得安闲。在传统文化里,人们不喜欢搬家,喜欢守在故土,叫做故土难离。

  古代社会形态是农耕社会,人们大多是农民,需要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而且需要世世代代做农民,即便遇到饥荒,也不愿意离开故土。甚至有的老人在遇到饥荒的时候,让儿孙们逃难,自己守在老家,宁可饿死也不搬迁。那时候,统治阶级宣扬故土观念,要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用神权统治人们的思想。以至于人们普遍相信命运,普遍认为自己受苦受难是因为命运不好,命中注定,而那些权贵们作威作福就是因为他们的命好,而不是他们把持了社会优质资源。也就是说,统治阶级宣扬的理念都是小农经济理念,要维持社会稳定,用法律和道德维护秩序,还要冠以神灵的名义加以统治,让人们不得不认同这种观念。于是,人们大多喜欢在故土生活,喜欢种着一亩三分地,不会有什么出头的想法,甚至连经商的观念都消失了。

  只要统治阶级保证社会稳定,就会维持现有的统治秩序,保证统治阶级持续剥削和奴役,也保证农民持续生产。倘若农民都进城了,势必造成城市人口激增的局面,也势必对农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统治阶级并不需要农民进城,也不需要农民经常搬家。那时候,农村的家族观念比较浓重,人们大多要依赖家族的势力发展,而且轻易不搬家。只要搬家了,就相当于和家族脱离了关系,除非这个人飞黄腾达了,做了官员,或者做了富商,也就让人们高看一眼了。搬家的人居住在外地,不会回来了,就相当于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去不复返了,那么,以前建立的各种社会关系似乎都断裂了,就好像这个人从地球上消失一样,起码在乡人的意识里消失了,甚至生死不知,被人们视为死了。他们搬走之后,即便乡里人骂他们,他们也听不见;即便他们在外面犯了法,乡里人也不知道;即便他们死了,乡里人也不知道。甚至乡里人已经把他们忘掉了,也就没有任何联系了。古代毕竟没有高度发达的交通和信息交流系统,人们只能受制于路途的阻隔,受制于信息的阻隔,也就不会和远离故土的人有太多的沟通了。

  到了现在,交通发达,信息通畅。很多人都有汽车,有手机,可以很方便地沟通,而且搬家成了常有的事,并不会被人视为异类,也不会被人视为不正常。毕竟,社会形态变了,工业文明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而且需要劳动力来去自由,不然就不会发展太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蜂拥进城,给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农民进城打工,需要租房子,挣了钱的要买房子,无形中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房地产业兴旺发达。于是,一些人从农村搬到城市,就算是飞黄腾达了,算是农村人羡慕的对象。倘若一家人从城市搬到农村住,就算是落魄了。当然,有官员或艺术家喜欢乡村宁静的生活,主动搬到乡村居住,就不算是落魄了,而是一种生活情调的选择。由于资本的推动,大部分人都向往城市生活,也都希望到城市买楼房。即便在城市居住的人也不是很安分,买了一套楼,还要再买一套楼,自己占一套,另外一套用来出租。城市里的打工人要租房子,而且经常搬家。只要房租够便宜,离着工作的地方比较近,就算是租客们喜欢的房子了。于是,搬家成了常有的事。

  不仅有从农村搬到城市的人家,而且还有从城市的一套住房搬到另外一套住房的人家。还有青年男女合租的房子,经常出现新租客入住的情况,甚至搬家的现象增多,直接刺激了搬家公司的成立,刺激了房地产和装修行业的发展。在传统观念里,搬家不是好事情,但只是相对于守在故土的人而言的,而搬家的人却认为“树挪死,人挪活。”搬家之后,风水就变了,事业也就顺利了。到了现在,观念整个变了,搬家成了常态,而守着故土成了没出息的举动。

  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寻找工作的机会多了,只要能在城市谋一份差事的都能赚点钱。赚了钱,人就不安分了,想要买汽车,买房子,买各种喜欢的物品,甚至要换媳妇,换老公。不安分的人不再重视乡土观念,而是重视城市文明,并迅速融入其中。以前,和村人闹矛盾,被排挤,或者自己有问题的人就会选择搬家,等于主动让出生存空间,也为了自身安全考虑。到了现在,法治昌明,闹矛盾的比较少了,人们大多专注于挣钱,有了钱就会买房子,租房子,搬家。或许,搬家已经成了一种资本推动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人们主动选择的行为模式,抑或许搬家真的算是“人挪活”吧。